7月30日,在斯德哥尔摩的谈判桌上,美国突然加大了力度。继之前的地缘政治较量后,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直接划出了一条“红线”,威胁说如果中国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最高可能被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 与此同时,现任总统特朗普也向俄罗斯发出了“10天停火”的最后通牒,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实际主要是冲着中国来的。 美国这招看似强硬,背后其实打着“一箭三雕”的主意: 想掐断俄罗斯打仗的钱袋子(主要靠卖能源)、逼着中国买他们自己多得用不完的页岩油和天然气(2023年美国新增的页岩油产量占了全球增长的八成以上),还想借这个机会在中美贸易中占更多便宜,重新安排全球能源买卖的规则。 美国这么干,是因为自己遇到了两件头疼事。 一是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半,美国急着想断掉俄罗斯卖油赚钱的路子。二是美国自己因为技术革新(页岩革命)成了世界数一数二的油气生产大国,但国内根本用不完这么多,往外运又受限制(比如天然气出口港口建设慢),导致产油区经济不好,能源公司急着找新买家。 他们特别想恢复对中国的能源出口(2018年中美能源买卖曾高达几百亿美元),把这当作解决内部压力的救命稻草。 为了让自己的行为看起来“合理”,美国就故意炒作中国和俄罗斯有“军事联系”、卖的东西能“军民两用”这些话题,想把正常的商业买卖说成有安全风险,好打着“道德”和“安全”的旗号,维护自己控制全球资源和美元霸权的地位。
不过,美国嚷嚷着要收“100%关税”吓唬人,实际上很难做到,搞不好还会伤到自己。 原因很简单:中国是全世界买油最多的国家(2024年进口超过5亿吨),也是俄罗斯石油最大的主顾(占俄罗斯出口的三到四成)。如果硬生生切断中俄之间的石油买卖,全球石油市场立刻就会乱套。亚洲的买家会急忙去找中东、非洲买油,欧洲人买油会更贵,中间倒卖的差价会变大。 这种混乱加上大家心慌,肯定会把国际油价推得老高(高盛预测可能涨15%-20%)。而这股“涨价潮”必然会冲回美国本土——*,美国老百姓日常开销里,汽油等能源花费占了不小一块(7%以上),油价飞涨会让老百姓怨声载道,让本就不受欢迎的本届政府处境更艰难。
中国可不是坐等挨打的。 出于保障自身产业安全和能源供应的长远考虑,中国早就布好了好几道防线: 多找卖家:和沙特(签了长期合同)、伊朗(签了全面合作协议)、阿联酋、卡塔尔这些中东大户搞好关系,还从安哥拉、巴西等地买油,重要的石油供应国超过了15个。 少用美元:大力推广用人民币跨境支付,和主要产油国商量直接用人民币结算(比如和沙特、伊朗)。2024年,全球石油买卖中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经超过3.5%,虽然现在份额还不大,但涨得很快,直接挑战美元的老大地位。 灵活运输:用自己的大油轮船队(规模世界领先)、把俄罗斯油和其他地方的油混在一起卖、选择不走西方控制的港口和路线、管理好交易信息,这些“化整为零”的办法,大大降低了被精准打击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在关键矿产上,中国手里握着让美国忌惮的“王牌”——全球大约六成的稀土开采和将近九成的稀土精炼加工都在中国。稀土就像现代工业的“维生素”,美国的武器、新能源车、高科技产品都离不开它。如果美国单方面升级制裁,中国完全可以通过限制稀土出口、卡住关键矿物加工技术等手段精准回击,让美国自己的工厂面临“断供”危机。
美国的问题在于,它想同时对付中俄两边,但力气有点不够用。 它想强迫全球150多个国家跟着它搞“对等关税”,这等于是在挑战大家公认的贸易规则,连它的盟友们也心里打鼓,可能不愿意配合,反而削弱了美国自己的影响力。 同时,美国国内日子也不好过:中期选举快到了,物价(核心通胀)还是比美联储期望的高,经济衰退的阴影还在。要是真和中国全面打起贸易战,市场会乱,企业成本会猛涨(像苹果、特斯拉这些深度依赖中国工厂和市场的美国大公司首当其冲),老百姓买东西会更贵,这些都是华盛顿承受不起的。 看看现实就知道: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了它全球一半以上的车,苹果的供应链深深扎在中国,连日本的本田等车企也离不开中国零件。全球产业链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政客们喊的“彻底脱钩”根本不现实。 美国最多只能在芯片等少数领域小打小闹,根本没本事完全封锁中国的能源进口或技术出口通道。
面对压力,中国立场很明确:和俄罗斯做能源买卖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是中国自己的事,不针对任何第三方,绝不允许别人拿这个当筹码来干涉。 中国已经为美国可能搞的“二级制裁”(惩罚跟中国做生意的第三方)升级做好了准备:加快自己国内找油找气(比如页岩气、深海油气),增加储备;通过“一带一路”和亚非欧国家加强能源合作,打造更多元、更稳定的供应网;继续推动石油买卖用人民币结算,发展上海原油期货市场,挑战美元在石油定价上的垄断地位,从根本上削弱美国用金融手段制裁的能力。 短期来看,所谓的“休战90天”只是暂时停火。中美围绕能源的较量早就不是简单的关税或买油问题,已经升级成一场包括高科技谁更强、金融规则谁定、供应链谁更安全、甚至全球秩序怎么变的全面竞争。
美国如果非要挥舞关税大棒: 首先会烧到自己:推高全球能源价格,自己国内的物价也会跟着涨,得不偿失。 还会吓跑投资者: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大家会对美元资产失去信心。 更会加快变革:逼着中国和其他国家更快地建立不用美元的能源买卖和结算体系,这等于在挖美国霸权根基的墙角。
未来十天,来自外部的压力和批评声可能更猛,但中国靠着提前布局的“多条腿走路、守住底线、有力反制”这一套组合拳,不仅能顶住眼前的压力,更能在长期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这场围绕能源和贸易的大国博弈,结果未必是你输我赢,但它肯定会让世界变得更复杂、权力更分散,没有哪个国家能一家独大,最终走向一个多极化的新时代。 大家怎么看[得意][得意][得意][得意][得意]?欢迎评论区留言。
富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