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田佩雯、通讯员代江龙、张晓萌)7月13日,“人工智能时代的知识产权治理与产业创新交流会”在武汉工程大学召开。大会以“智权共生 创见未来”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交叉领域的前沿议题,汇聚了来自全国的政府部门、知名高校、行业协会及领军企业的100余位专家学者与行业精英。
开幕式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正志主持。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万立、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陈轶、湖北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李涛、武汉市律师协会副会长黄佳晶、武汉工程大学副校长吴云韬分别致辞。
大会主旨发言环节,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金明浩与湖北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何丹担任主持人。国家知识产权局湖北审协中心主任刘梅、同济大学教授朱雪忠、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郑友德、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严开元、武汉大学教授宁立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曹新明、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湖北分会秘书长助理刘乐阳分别就知识产权领域的热点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我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但在高质量算法大模型等方面与美国存在差距,同时在场景创新上有弯道超车机遇。”刘梅认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其发展对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治理能力、专利审查和服务均带来挑战与机遇。国家知识产权局正推进相关制度创新,修改完善专利审查指南,明确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专利授权相关问题,如AI辅助完成且自然人有主要创造性贡献的可考虑授权,AI不能作为发明人,使用者更适宜享有专利权,专利审查对相关技术方案的课题标准渐趋宽松。
朱雪忠表示,当前各地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样式五花八门,数据资产概念未明确界定。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源于资产强化纲要相关表述,实践中有两种理解,而最高人民法院今年一号文及刚修改的法律政策法均未提及数据知识产权及登记。朱雪忠认为,数据资产登记涉嫌违法,会严重损害法治,伤害知识产权制度声誉,还可能引发诸多不良影响,如阻碍全国数据统一市场建设、导致低质量登记泛滥、引发金融风险等,建议对相关情况进行整治。
圆桌交流环节,湖北省律师协会监事长谢文敏担任主持人。围绕“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治理”这一主题,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委尹为、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肖冬梅、同济大学教授毛昊、小米集团法务部法务总监刘超进行研讨与交流。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永红进行总结发言。
分会场环节,与会代表围绕“新兴产业发展与专利保护实务”“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知识产权运营实践”“智能制造时代的商业秘密保护”三个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与热烈讨论。
本次会议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律师协会、武汉市律师协会、武汉工程大学联合主办,为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产业生态的时代浪潮下,凝聚智慧共识,为知识产权治理提供新思路,为产业创新注入新动能。
富灯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